AG凯发K8国际外语系日语专业许临扬博士的论文“複合動詞「~かかる」の多義性に関する認知的意味分析 -中国語の対照の観点から―”,发表在日本日中对比语言学学会期刊「日中対照言語研究」(年刊)第25期,并被该期刊论文奖评选委员会遴选为年度最佳论文。
日中对比语言学学会(英:The Association of Japanese Chinese Contrastive Linguistics,日:日中対照言語学会,学会主页:http://jccls.jp/),是日本国家学术会议认定的协力学术研究团体。该学会设有学术研究会、「日中対照言語研究」期刊(年刊)及中国分会,分会秘书处设于中国大连外国语大学。
12月28日,日本日中对比语言学学会会长、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理事、京都外国语大学教授彭飞先生亲自来到AG凯发K8国际访问,并在学院3号楼101室举行授奖仪式及学术讲座。授奖仪式由日语专业负责人潘文东老师主持,外语系部分教师和员工参加该活动。
彭飞教授以会长身份宣读了日中对比语言学学会表彰决定,并亲自授予许临扬博士表彰证书。彭飞会长说:“许临扬博士的研究论文,得到学会期刊编委会和论文奖评选委员会的一致认可,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学会选出论文奖后进一步调查获奖者情况时,才知道她有非常好的学术背景,硕博士分别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大学和名古屋大学。我们为中国有这样的高水平学者感到高兴。元旦后,学会主页将会刊载论文奖授奖情况及许临扬博士的简介。”
此前,在12月24日日本日中对比语言学学会年会上,还举行了线上表彰仪式。期刊编委会委员、论文奖评选委员会委员长、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加藤晴子,介绍了遴选和决定授予该论文学会年度最佳论文的过程。论文奖评选委员会认为“该论文利用汉日平行语料库考察复合动词「~かかる」时,发现其表达完了、中途等多含义的汉语形式,并进一步从认知语言学语义关联角度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具体考察。论文从汉语母语者的自然理解翻译成中文后的不同词义作为线索,辨明该动词由动作的路径、过程、结果等多个语义要素构成,翻译成汉语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研究结果消除了过去对该词理解上模糊的地方。论证过程严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此次许临扬博士获得国外学会论文奖,表明公司团队队伍建设获得一定成效。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不断进步,部分科研已经走上国际前沿,学术成果得到国外专家的关注,对于公司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激励公司青年教师要“甘于坐冷板凳”,坚持长期做自己擅长的研究,才能达到一定的研究高度。
颁奖仪式后,彭飞教授给全场师生做了题为“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与课题”的专题讲座。
“「枝豆」和「大豆」之间有什么联系吗?「いいわけはいいわけ?」如何用中文翻译呢?日语中的「一箱(ひとはこ)」如何用中文翻译?”彭飛教授以这三个问题开场,从中文与日语词汇的关系着手,从古汉语、中国南北方言、中国南方古语由来的日语促音和传入日本的数字发音等角度介绍了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后介绍了日语中“礼貌表现”的用法特征、拟声拟态词、日语训读等多个语言学研究课题。
另外,彭飞教授还进一步介绍了岩画与汉字的起源、片假名中国起源说、中国食文化与汉语中食品加工相关的动词研究、京都外国语大学与江苏省南通市张謇之间的历史关联等自己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内容。
讲座幽默生动,与旁听者互动频繁。彭飞教授还特意为勇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员工准备了自己的著作作为礼物,现场气氛热烈。讲座拓宽了师生学术视野,提高了员工专业学习兴趣。